什么是哈耶克链

哈耶克是谁?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CH(德语: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是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知名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主要任教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以及德国弗赖堡大学,他被广泛视为奥地利经济学派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与芝加哥经济学派关系密切。他所提出的价格信号在协助经济里的个体协调经济活动上的角色一理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哈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论的对手贡纳尔·默达尔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们在货币政策和商业周期上的开创性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经济、社会和制度互动影响的敏锐分析。"

    哈耶克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之一,他对于法学、系统思维、思想史、认知科学领域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8]他坚持古典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极权主义、凯恩斯主义和集体主义,其著作《通往奴役之路》累计销售量超过200万册(截止2010年)。1947年,他主持创建了朝圣山学社。1984年,哈耶克获颁英国的名誉勋位,以表彰其对经济学研究的贡献。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颁给哈耶克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以表扬他"终身的高瞻远瞩"。 来自维基百科

货币去国家化

    许多人都读过哈耶克的其中一本著作《通往奴役之路》,但是,却比较少有人关注他另外一本更重要的著作《货币去国家化》,哈耶克在这本书中,深刻的洞见了人类社会目前的货币导致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滥发货币,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都将使得货币不能正确的传递价格信号。影响市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这本书中,哈耶克提出一种竞争性私人货币的概念,货币由相互竞争的多家私人公司发行。通过市场的力量,将会有效遏制通胀或者通缩。从而使得货币币值稳定。哈耶克所谓的币值稳定,是指一定数量的货币,购买一揽子关键商品的数量比较固定,或者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比如,一个A公司发行的货币,对市场承诺,持有我这个货币的人,随时可以从A公司的仓库里提取1公斤大米,2公斤牛肉,1公斤鸡蛋等等。如果A公司过度发行超过它兑换能力的货币,则市场就会抛弃A公司的货币转而持有B公司的同类货币。市场竞争使得胜出者最终是那些信誉良好的币值稳定的公司占有大量的货币市场份额。 这样一种概念,后来也被借鉴到了经济学里面的 (消费物价指数)CPI。

    哈耶克的货币去国家化的思想,也导致了2009年中本聪创造了比特币。包括后来的以太坊等各种去中心化加密货币,都是在践行哈耶克的货币去国家化思想。我在网上找到了这本书的电子版。点这里下载

美元

    如果你先行阅读哈耶克的《货币非国家化》这本书,那么,你对货币的历史有所了解了。那么,再让我们看看现在的货币。要研究现在的货币,我们不得不看当前世界上流通最为广泛的美元。让我们先到美国政府劳工统计局网站去查看1964年1月到2021年1月的生产和非监管员工的平均小时收入。点这查询

如下图所示,1964年1月生产和非监管员工的平均时薪是2.5美元,到2021年1月,这个数字是25.14美元。而且,这条曲线几乎一直是向上运行。也就是说,美国人的时薪一直在增加(2020年7月后的几个月有所下降,可能和新冠疫情有关)。我大概计算了这47年间平均年时薪增幅是5.0336%的年复合增长率。

计算公式如下:

     (1+5.0336%)47=(25.14/2.5)=10.0056

data data data
图片来自美国劳工统计局官网

持续贬值的美元意味着什么?

    Biden(虚构人物)1944年出生,1964年1月,20岁的Biden到医院照顾病人一小时,获得收入X美元。他把这些美元放在家里,2021年1月,87岁的Biden住院了,他也需要请一个20岁的小伙子照顾他。此时,他发现他在1964年照顾别人1小时所赚取的工资,到现在只能请他人做同样的工作才6分钟。谁褕走了Biden的另外54分钟? 这就是国家无节制发行货币的结果。即便Biden在1964年把赚取的X美元购买成美国国债,也不能弥补这种损失。我们之所以讨论用国债而不用股票投资,因为相对来说,国债的风险远低于股票。股票收益中包含了这种承担较大风险所应该带来的收益。
事实上,美元国债的收益率在最近几十年也经历过巨大的涨跌。比如,在1980年代,美元国债年收i率超过10%,而2021年,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低于2%。 这种过山车式的不可预测的,由于政客的人为原因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对市场的危害是巨大的。Biden根本无法预测自己需要在20岁的时候赚多少美元来养老.

    Biden不是个案,由于币值的波动,同一时期的企业家Tom也无法进行长期投资,而只能进行短期投资行为。

通缩货币就是好的吗?

    作为一般的投资买加密货币的人,好像认为越是通缩的货币,越值得投资。比如比特币,就是通缩的,由于挖矿产量的每四年一次的减半。使得比特币的产出持续降低。而相信加密货币的信徒们,大多数人坚信比特币价格会永远上涨。但是,本文作者认为,比特币产出是在不断减少,而且,随着一些钱包私钥的丢失,有一些比特币会在链上灭失。我们可以相信,每年总有一些比特币持有者意外去世,丢失私钥等各种方式灭失了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当灭失金额大于每念产出的金额之后,比特币总流通量将下降。这样看起来,似乎比特币价格应该永远涨下去。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对比特币的需求减少。那出现什么情况呢?想想极端情况,这个世界上只剩下几个人需要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会跌到什么地步呢?

    比特币信徒们会反驳我,比特币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需要比特币的人会越来越多。怎么可能会出现需求下降而导致暴跌的情况呢?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不会出现,我个人觉得是会很快出现。荷兰郁金香炒作事件会在比特币上重演。只不过,比特币泡沫的破灭会来的更为突然与迅速。

    什么情况会导致对比特币的需求下降呢?首先让我们深入的探讨一下比特币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如果把需求理解为普通意义上的需求。那么,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对比特币有需求。你会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娱乐,需要荣誉,需要友情。你还需要黄金来让你变得更漂亮。但是,比特币,仅仅是一串数字而已。谁会需要电脑里的一串数字呢?所以说,普通意义上的需求,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其实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数字货币或者现今全球的法定货币。没有人真的需要一张纸币。我们只是需要纸币后面代表的购买力。却不是纸币本身。

    那么,比特币为什么价格涨到了现在的地步呢?你不是说没有人真正需要比特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讨论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

    要讨论货币的本质,首先,就会要问到什么是货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货币,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能准确的给货币下一个定义.当然,我也无法给货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虽然不能准确的给货币下一个定义,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货币进行讨论.     

历史上的货币

     在历史上,各个文明出现过各种不同的货币,罗马帝国的军队中使用食盐作为货币,现在的很多监狱中以香烟作为货币.远古时代,有以贝壳为货币的社会, 也有以某种动物骨头甚至某种石头作为货币的社会.在很多文明中,纸币也很流行.到近现代,金银成为了全球性的货币.我从历史上的货币感悟得到一点:货币是一种共识.就是这一个群体之中的人,只要你承认某种东西的可以作为货币.那么,它就成了货币.在一个海岛社会,某种罕见的贝壳,某种稀缺的石头当然容易成为货币共识.而到了近现代,之所以金银成为货币,这是全球性的共识.上个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废除,一种全新的货币形态出现了.那就是信用货币.什么是信用货币?信用,其实就是信任.你接受某一种货币,是相信整个社会对你做出了一种信用承诺.这种承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会给持有这种货币的人在任何时候兑换相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实际上,就是一个社会开个货币持有人的一种承诺,一张欠条.美元纸币有没有内在价值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一美元是兑换固定数量的黄金的.那时候的美元,实际上就是一种匿名黄金提货凭证.真正的货币是黄金,而不是美元纸钞.人们对货币的共识,是都相信黄金,而不是基于相信美元纸钞.那么,黄金本质上是不是一种信用货币呢?很多人会给出否定的回答.认为人们相信黄金是因为黄金有使用价值,比如可以用来做首饰.可以用来做芯片.可以用来做其他工业原材料,甚至可以用来做食物.看起来,黄金不是信用货币.事实上,如果人们不以黄金为货币.那么,黄金所换来的商品会减少.举个例子,100克黄金,在一个黄金为货币的社会,可以换成100只鸡,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在一个不以黄金为货币的社会,100克黄金换不到100只鸡.黄金在这种社会,只是普通的商品,那么,人们的对他的需求自然会减少.需求的减少,自然就会降低黄金的价格.也就很自然的我们可以推导出,在这种社会中,100克黄金是换不到100只鸡的.比如,只换了30只.那么,另外70只鸡哪里去了?这消失的70只鸡,就是黄金的信用价值.在这个我们假想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说,在以黄金为货币的社会,黄金的价值中有70%的信用,有30%的实用价值.而今日的美元纸币,其实用价值我能想到的恐怕就是燃烧产生热量.我们可以说,美元纸币,99.9999999%的价值来自于信用.

信用是货币的本质

    在一个以黄金为货币的社会,你把一个金币熔化后打造成首饰戴在脖子上,是不明智的.让黄金退出货币流通市场,本质上是你向整个社会捐出了黄金的信用价值部分.回到我们前面的假想例子,事实上,你把100克金币融化后做成首饰,你实际上向整个社会捐赠了70只鸡.如果你难以理解这一点,你可以想象一下,你把100美元纸币点燃取暖,你实际上是向整个美国社会捐赠了99.99999999美元.而剩下的燃烧取暖的价值被你取得了,我估计约等于0000000001美元.看到这里,你一定明白,实际上所有的货币,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信用货币.包括贝壳,包括石头.只要它作为货币,它自然就会有溢价.这种溢价,我称之为货币的信用溢价.     如果我们能通过以上假想的例子,可以把任何一种货币看成两部分.实用价值部分和信用价值部分.那么,你就会发现,货币的发展方向,整体上是信用的比例越来越高,而实用价值部分的比例越来越低.到了今天,任何一种数字货币,其实用价值为0.而信用价值部分占100%.在以贝壳为货币的小岛社会,贝壳的货币信用溢价不会太高.因为,社会规模比较小.信用溢价与社会规模的关系.我们只能简单的做个定性分析.人口规模越大,共识规模越大的货币,其信用溢价就会越高.很显然,100个人的小岛社会,贝壳作为货币,其中信用溢价部分不会太高.大概率这种贝壳货币的币值接近贝壳的实用价值(比如贝壳的装饰价值).而在一个100万人的岛上,贝壳的货币溢价会远远超过100人小岛的情形.货币的信用溢价是随着共识的人口规模而增长.

加密货币的信用溢价问题

    讨论货币的信用溢价这个概念,其实对于我们理解加密货币非常有帮助.所有投资或者未投资加密货币的人,都应该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货币的信用溢价和那些因素有关.比特币价格涨幅惊人,背后的逻辑,实质上是比特币的信用溢价随着共识人群规模的增加而产生的一种信用溢价现象.直觉上来讲.这里所讲的共识,和加密货币的挖矿共识不是一回事.我这里讲的共识,是一种对货币价值的信仰.也就是说,你无条件相信,你今天卖掉100头猪换回来的一个比特币,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你用这些比特币至少可以换回100头猪甚至更多.我说这是一种信仰.因为实在没有人任何人向你做出这种承诺.也就是说,你的"相信"其实是毫无保障的.完全有可能某一天,你的比特币只能换回一只鸡,甚至一个蛋.那你就只能自认倒霉.我们都知道,任何加密货币,本质上都是100%的纯信用货币.而且,没有人向你承诺过,一个加密货币可以兑换到多少只鸡.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全球的法定货币上.美元由美联储发行,但是,美联储从来就不向任何人承诺1美元可以兑换多少只鸡.     如果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货币的信用溢价除了和共识人口数量有关,还和什么有关呢?那么,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比特币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比特币以太坊是不是未来货币?

    

货币币值不稳的危害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稳定货币

货币需要对什么东西稳定?

货币到底是什么?